公司新闻
在乡村振兴的壮美蓝图中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笔最见功力的重要篇章。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紧扣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”的振兴目标,以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为攻坚利器,激活基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,在绿水青山间勾勒出村美人和、业兴民富的新时代和美乡村画卷,让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。
该县客楼镇以系统思维构建“三方联动明责、十项整治攻坚、四步流程推进”的工作体系,精准破解“谁来干、干什么、怎么干”治理难题,推动“四在农家?和美乡村”建设从“单点突破”迈向“全域提升”。
构建三维责任体系,破解“谁来干”的主体之问。创新建立“党委统筹、支部引领、群众参与”的责任链:镇级层面由党政“双组长”挂帅,组建各项工作专班,层层传导压力,构建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组织架构;村级层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,依托“线上微信群+线下院坝会”开展立体式宣传;群众层面通过“干部包片、党员包户、群众自治”的机制,人居环境治理实现从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到“干部群众一起干”的转变。
实施靶向治理清单,明晰“干什么”的攻坚重点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痛点、难点,建立“村级自查+专班巡查”问题排查机制,通过推行公益性岗位“包片负责制”,将20名护林员、保洁员纳入网格管理,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“运动式治理”向“常态化管护”转变。
创新四步工作法,规范“怎么干”的操作路径。探索“谋、试、干、建”四步工作法提升治理效能。第一步“谋”定方向,通过镇村组动员会议讲透政策意义、收集群众建议,累计召开座谈会42场,吸纳“微菜园改造”,排水沟渠硬化等金点子16条;第二步“试”点先行,选取基础设施薄弱、群众参与度高的5个自然寨作为示范试点,形成“一户一景、一寨一韵”的特色样板;第三步“干”出实效,通过“政府奖补+乡贤捐赠+群众投工”模式推进民生项目,完成21处农户旱厕改造、15个畜禽圈舍标准化建设,建成垃圾分类亭8个;第四步“建”章立制,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,推行“积分兑换制”“红黑榜公示制”,实现从“短期见效”到“长期巩固”的跨越。
截至目前,客楼镇累计清理农村存量垃圾20余吨,整治乱堆乱放300余处,打造“美丽庭院”120户,乡村面貌实现颜值气质双提升。这套兼具系统性与实操性的“3+10+4”工作机制,不仅破解了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共性难题,更探索出一条“党建引领、群众主体、共建共享”的乡村治理新路径。
以顶层设计“带”方向、多元联动“动”起来、实效导向“效”显著为路径,岑巩县注溪镇创新推行“带、动、效”工作法,系统推进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专项行动,全力绘就生态宜居、共建共享的和美乡村新画卷。
顶层设计“带”方向,凝聚攻坚合力。作为岑巩县乡村振兴示范镇,该镇坚持规划先行,构建“党委统筹、党政主抓、专班推进”的工作体系。今年以来,该镇围绕衙院村整村推进、岑石公路沿线风貌提升等重点区域,科学绘制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作战图,明确“点上突破、连线成片、全域提升”的实施路径。
多元联动“动”起来,激发治理活力。构建“干部带头、党员示范、群众参与”的共建机制,通过“沉浸式院坝会”流动宣传车等载体爱游戏登陆,组织镇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协商整治方案,累计召开院坝恳谈会20余场,收集污水治理、停车场建设等意见建议35条,充分实现了“决策共谋”。党员示范,组建党员突击队,带动300余名群众主动参与房前屋后环境整治,形成“干部干给群众看、群众跟着干部干”的生动局面。
实效导向“效”显著,扮靓乡村底色。随着整治工作纵深推进,该镇乡村风貌实现品质跃升。累计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160余户,整治残垣断壁32处爱游戏官网,推动100余个农家院坝向“微花园”“微菜园”“微果园”转化,农村环境从“脏乱差”向“洁净美”蝶变。
如今的注溪镇,青瓦白墙的民居与生机盎然的田园相映成趣,整洁畅通的村道串联起一个个“小美”院落。这场由“三字诀”引领的乡村治理实践,不仅刷新了农村颜值,更激活了群众参与的“内在动能”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“注溪经验”。
当 “微花园”里结出“文明果”,当“积分制”兑出“幸福感”,人居环境整治便完成了从“物理变化”到“化学反响”的升华。岑巩县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深度探索,将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将治理效能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实践,生动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。(吴国明)